汉代雕塑艺术的“浪漫生动”之美

发布时间: 2019-02-22 发布机构: 深圳市南阳第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以霍去病墓地的大型石刻伏虎为例,猛虎做伏状,伺机捕抓猎物,全身刻有波浪纹,展现出皮毛的丰满与轻柔,卷曲线条在背上带有动态的浪漫感。汉代雕塑艺术中呈现出的一种灵动、浪漫、写意的美感。这样的艺术特征主要归结为受汉代雕塑艺术的楚、汉文化底蕴影响,主要是强调楚汉文化的结合,且以楚文化为主导所产生的汉代艺术美学风貌以及其浪漫精神。虽然汉代在制度上是继承秦制,但文化艺术特征上,汉代却仍然保持了南楚故土的乡土本质。所以汉代艺术中楚文化是占主导的影响因素,与先秦的理性精神相辅相成形成了汉代艺术风格,影响着当时的汉代雕塑艺术审美。此外,从石刻伏虎凶猛的神态与浪漫轻柔的卷曲线条,能够看出汉代艺术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艺术审美上的一种非写实性的具象表达方式。在整体艺术造型中追求气韵灵动的意象性与象征性的艺术特点,也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中精神风貌的主要追求。象征性的表达不仅是艺术表现的形式及目的,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审美的情感,在霍去病墓伏虎的雕塑造型中就充满了强烈的外在运动感和内在流动的力量感。正是这种非写实性的表达,让汉代艺术充满着一种夸张与浪漫的美感。霍去病墓地的大型石刻伏虎具有的逼真写实与传神写意的艺术特征,反映出秦、汉两代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别。由于秦、汉两代社会发展状况和治国思想的不同,以及审美认知、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的差异等,造就了秦汉两代艺术审美风格的不同。秦代雕塑更逼真写实,而霍去病墓地的大型石刻伏虎的汉代雕塑则巧妙地利用天然大块石料的外形特征,综合运用线刻、浮雕等手段,展现出传神写意、灵动简约的线条浪漫美感。因此,在汉代雕塑艺术中看到更多的是在大气磅礴之下所形成的一种接近浪漫主义的夸张、灵动和天真的审美特征。


   汉代雕塑艺术的“雄浑刚健”之美


   汉代审美精神的底蕴可以归结为战国时代的社会实践,而战国时代的精神风貌可以用“雄豪”两个字来概括。据《史记》记载,霍去病因有战功,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如今汉代雕塑“马踏匈奴”不仅是古代战场的缩影,而且突显出石刻战马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用“雄豪”两个字来概括再适合不过了。“雄”从总体上说,是指一种囊括天下的气势、吞吐宇宙的雄心;“豪”是指汉人对艺术美学不仅追求自由、洒脱、奔放的生活,并享受生活的开放性心态,追求自我个性的发展。它们都是汉代审美精神的基本侧面。这种雄豪精神中包含着一种雄浑刚健之美,构成集雄豪刚健于一体的汉代美学追求。因此,简单地把汉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概括为拙朴而大气或者浪漫而灵动是不够准确的。从汉代艺术精神追溯到当时的传统文化精神,汉代艺术审美所体现的主要是汉代儒家、道家的传统文化精神,具体为包容精神、浪漫精神和雄壮气象风貌的总称,并且彼此相交、互融其意。这类艺术精神是对气韵雄厚、创新前进的汉代精神风貌的反映,对后续艺术审美的发扬具有划时代的典范意义。而汉代艺术精神风貌能够归纳为如下三点:第一,包纳精神,表现为汉画造型结构思想上的天人宇宙自然模式和艺术形式上的充实之美;第二,浪漫精神,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夸张的动态美以及雄浑博大之美;第三,雄豪气象,表现为生命的张力和动感流动的瞬间,对刚健之美的追求。笔者通过对汉代雕塑艺术精神的研究,折射出汉代艺术的审美文化和思想风貌,综合了三个方面的艺术美感来表述汉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但是它们也相互融会贯通。霍去病墓地的大型石刻马踏匈奴也折射出汉代艺术的博大充实、雄浑刚健之美。以霍去病墓石雕群为切入点,能够看出中国汉代的雕塑艺术明显吸收了外来艺术——中亚和西亚艺术影响来加以融会贯通。这种避免早期雕塑技法生拙的弱点,来发扬气势雄壮的外在优势和内在流动张力处理的形式,成为汉代艺术风格的一大特征。而汉代不但延续和发扬前代优秀的艺术传统,并且大胆地吸取和借鉴外来艺术,以深厚雄大的气势展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汉代精神风貌。


更多精彩新能源信息,欢迎关注南阳股份官方微信公众号>

QQ咨询:45689979452

服务热线
0755-28212036
立即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13809884508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